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时间:2012-09-07浏览:3349设置

负责人:颜波

:董羡

E-maildongxian@fudan.edu.cn

本博士后流动站是上海市首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覆盖六个学科方向,具体如下:

1. 计算机理论与前沿交叉

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不断拓展的前沿领域。计算机理论与前沿交叉研究方向跨越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与前沿交叉两个方面。在计算机理论方面,重点研究大知识理论、深度学习理论、算法及其复杂性、图计算算法等;在前沿交叉方面,一方面研究智能信息处理的前沿课题,包括深度学习及其应用、人工智能安全和模式识别新技术等,另一方面研究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医学、金融和社会学等的交叉领域,包括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文本与图像分析、金融信息处理、社会计算和城市计算等问题。

相关研究得到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各部委和上海市以及相关企业等的资助,每年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10 余篇。

2. 人机交互与协同计算

人机交互与协同计算(HCCHuman-Centered Computing)是一个跨学科的前沿研究方向,它“以人为中心”,采用计算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信息社会中人类的群体、组织和社会关系,构建所处的物理、混合和虚拟的先进计算环境。目前,HCC 方向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背景下,人机物协同交互中的感知与协作、分析与计算、服务与流程、理解与影响的模型、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创新研究。具体包括:人机交互(HCI)、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协同与社会计算、群智协同、推荐系统、嵌入式系统、普适计算、服务计算与业务流程管理、电子商务、机器学习、智能决策等。

方向拥有复旦大学社会计算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重要研究机构,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 973 课题、863 课题、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在 CSCWCHIUbiCompWWWNeurIPSICWSICSOCGROUPSDMNDSSTPDSTKDE 等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相关研究成果、应用系统和平台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能源信息、智慧司法、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获得了多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3. 人工智能

上世纪 70 年代,复旦大学在国内率先启动了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随后即开始了人工智能(AI)的研究。吴立徳先生作为主要创立者,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启了 AI 两个重要方向的研究,即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经过 40 多年发展,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目前有一大批教授在从事 AI 相关的科研工作,在 AI 相关领域的顶级国际期刊及会议上发表了大量理论研究成果,产生了多篇 ESI 高被引学术论文,在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排名榜单 CSRankings 中,复旦大学在 AI 方向近五年(2016--2020)全球排名第 16 位,2019--2020 年全球排名第 15 位。

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社会重要应用需求,学科团队积极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满足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选择视频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服务机器人、数字图像智能再生、生物特征识别、医学影像诊断等应用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系统研制,相关系统在国家关键部门及核心区域进行了部署,成果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在产业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学科团队十分重视科研基地建设,目前拥有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科委)和上海视频技术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

4. 大数据与数据科学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方向是计算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方向依托于复旦大学在数据库领域多年的研究历史,形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研究团队,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 SIGMODVLDBICDECCS 等本领域的权威的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论文。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防预研等国家项目,并和 IBM、微软、SAPEMCGoogleBaidu、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3 年本方向建立了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内第一个省部级的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本方向是以解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访问、分析和利用中的关键问题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数据科学、海量数据处理平台技术、复杂结构数据的管理和挖掘方法、非结构数据的管理技术、大规模知识图谱技术、数据驱动安全和数据技术及其应用。

5. 智能化软件工程与系统

本方向面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化软件开发、运维和系统支撑的需要,从软件工程、系统软件、软件应用、数字化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方向内包含复旦大学软件工程实验室、复旦大学并行处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

本方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及 863 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并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相关软件平台及系统在多家大型企业得到应用。在计算机领域公认的国际专业排名 CSRanking 上,复旦大学软件工程排名全球第 39、中国大陆第 4

6.智能网络与系统

智能网络与系统方向具有悠久历史,本方向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培养青年梯队等手段建立起了具有影响力的学术队伍,本方向依托团队在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未来网络、新型融合通信、云原生系统等领域开展了前瞻性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网络系统,并开展在车联网、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等场景的示范应用。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并与 Google、腾讯、华为、国家电网等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本方向在IEEEJSACIEEE INFOCOM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了大量成果,多次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本方向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人机物融合通信、云原生系统、边缘智能、人工智能在网络中的应用等。

  

本专业领域内的主要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雁秋、冯瑞、顾宁、韩伟力、黄萱菁、姜育刚、金城、李伟、卢暾、路红、牛军钰、彭鑫、邱锡鹏、尚笠、沈一帆、孙未未、汪卫、王鹏、王晓阳、王新、危辉、邬江兴、吴俊、肖仰华、熊赟、薛向阳、颜波、杨夙、杨卫东、张军平、张亮、张奇、张为华、张文强、张玥杰、赵文耘、周水庚、周向东、朱扬勇等


返回原图
/